“非常歡迎你們來我們的小區,這樣更有助于我們傾聽業主的心聲。”7月6日,榆林晚報“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榆林晚報記者進社區”活動第六站來到高新區薈景新園小區時該小區物業辦經理米彩霞說。不少業主也表示“希望你們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”。
業主:我們有話說
上周日上午,一走進薈景新園小區,記者看到整齊、清潔的小區環境,映襯著業主們悠閑自得的身影,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。“ 這不得不歸功于我們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,人家的服務真是沒得說,24小時隨叫隨到。”對此,居住在該小區83歲的杜奶奶說。“ 真的是這樣,物業辦公室墻上掛滿了錦旗,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有一個溫暖的故事。”同樣居住在該小區的李女士說。
不過即便如此,小區物業公司今年突然漲物業費的做法還是讓人無法理解。“ 原來每平方米0 . 95元,現在漲成了1 . 2 元,我們很難接受。”聽到李女士的話,杜奶奶也深表贊同。她說,物業費雖然漲高了,但老年人卻沒有活動的地點,就連跳廣場舞都多次遭到了物業工作人員的阻攔。“ 希望通過你們協調,能幫我們解決一下這些問題。”李女士說,今年經濟不景氣,榆林萬家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卻開始給業主漲物業費,這讓人有點難以接受。
物業:歡迎業主監督
“業主們反映的都是事實,從今年開始我們小區的物業費的確漲價了,但這都是按照服務標準和物業公司的資質進行實施的。”對于業主們提出的意見,米彩霞說。據她介紹,從2009年9 月10日開始,萬家物業就一直為小區業主服務,從未調高物業費。今年起,根據人員成本的實際核算,在提高服務質量和公司資質的基礎上,物業公司才合理提高了物業費收取標準。
“我們是根據周圍其他小區的收費標準合理調價的,業主們一時半會兒很難接受很正常,只希望他們能夠理解并支持我們的工作。”米經理說。此外,杜奶奶所說的廣場舞一事,也是小區物業一直積極協調的事情。“ 小區在最初規劃時,除了公共場所的健身器材和小區中間的小廣場,就沒有專門的中老年活動中心,這是受客觀原因限制的。”她說,關于小區廣場舞的管理,也是接到部分業主投訴后,物業才出面協調的,希望大家作為鄰里可以互相諒解。
小區里的人和事“管事婆”嚴肅臉龐熱心腸
走進薈景新園小區,只要你打聽“活雷鋒”,大家就會把你帶到胡拖蓮的家中。因為,她是小區里出了名的“管事婆”。
“我是個主外不主內的女人,只要外面的事需要我,二話不說就會出現,但處理家務方面就比較欠缺了。”說起這些,今年58歲的胡拖蓮有些不好意思。兒子張斌說,母親眼中只有“別人”沒有“家人”,而她的老伴兒吳先生也責怪妻子“愛管閑事”。
“有人在小區里亂扔煙頭、手紙,還有年輕人攀折、踩踏小區里的花草樹木,這些事情我能不管嗎?要是每個人都這么做,小區環境還怎么搞?”胡拖蓮說,每當遇到這種事情,她都會制止當事人的行為,并責令他們撿起扔下的垃圾。因此,她在小區里得罪了不少人,大家都說她多管閑事。“ 這些情況只是暫時的,時間久了大家就了解我這個人了”。
除了維護小區環境外,她還自己掏錢為小區里的老年人配備了花傘、扇子等秧歌用品,就連老年人文化活動中的毽子、跳繩、音響也都是她花錢購買的。然而,她自己在生活中卻省吃儉用。
如今,為了弘揚胡拖蓮的“雷鋒精神”,呼吁更多的市民都參與到日常的學雷鋒活動中,市文明辦還專門在該小區成立了一個“胡拖蓮學習雷鋒辦公室”。“ 我不是萬能鑰匙,但希望通過努力,可以讓人與人之間不那么陌生。”胡拖蓮說。
家里半夜遭水災“鄰居”急忙來救援
“真是遠親不如近鄰,如果不是物業辦的工作人員幫忙,那天晚上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。”6 日,家住薈景新園小區的康虹說。原來,6 月30日凌晨,她家突遭“水災”,幸虧及時得到物業辦工作人員的幫助。
“那天晚上,我家一個三角閥突然壞了,水一個勁地往外噴,當時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。”康虹說,老公剛好出差,家里只有她一個人。無奈之下,她立即撥通物業電話尋求幫助。“ 人家一接完電話,就直接跑到我家幫我關了閥門,還連夜幫我把家里的積水都清理干凈。第二天,物業辦工作人員還幫我給水閥換了新的零件。”說起當晚的事情,康虹充滿感激。
“這只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,只要我們的努力能夠得到業主的認可和支持就好了。”面對記者采訪,該小區物業米經理這樣說。
小區沒有業委會業主心頭空悠悠
“我們小區各方面都挺好,就是沒有業主委員會,不知道物業辦是否能幫助我們成立一個業委會。”7月6 日,家住薈景新園小區的李女士說。對此,該小區物業辦經理米彩霞表示,物業辦很支持業主們能夠成立一個正規的業委會,但該項工作不由物業負責,且需經過相關部門批準審核。
“西安很多小區都有業委會,咱們榆林也有,但我們小區卻一直沒有。”李女士說,“ 沒有業委會從中協調,有什么事情我們都要面對面去找物業,不僅不方便,解決問題的效果也不好。”
“成立業委會是業主們的自發行為,需要所有業主投票產生業主代表,再由轄區派出所、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協助成立。”米彩霞說,正規的業委會不僅是業主們的福利,也可協助物業辦完成很多工作,從而為業主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。
婆媳互敬這才是家和萬事興
“媳婦對我的好,一句兩句說不完。”“ 什么事情都是換來的,我婆婆對我們更不用說。”喲,這是誰家的婆媳這么客氣、這么要好呢?哦,原來是薈景新園小區的高永明家。“ 他家可算是‘家和萬事興’的典型代表了,全家上下相處得都很融洽。”小區物業一位工作人員小鐘說。
今年78歲的吳懷香是這個大家庭里的“婆婆”,自從50歲退休后就一直幫助兒女們帶孩子。但去年9 月一場疾病,讓她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。“ 去年我生病期間,媳婦幫我接屎接尿,真是比女兒還貼心,一般人做不到。”吳懷香說。在她眼中,已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的兒媳劉麗華,了解她的喜好、習慣,能把照顧得更加貼心。
“我們只是做了晚輩應該做的事情。”高永明這樣評價自己以及妻子劉麗華的行為。